五十鋪鄉簡介五十鋪鄉位于潁上最西部,有潁上“西大門”之稱,東鄰潁上縣六十鋪鎮,西南接阜南縣朱寨鎮,西連潁州區袁集鎮,北臨潁河,與潁州區三十鋪鎮相望,距阜陽市區僅20公里,105國道、合阜淮高速公路橫貫全境,阜周高速公路、阜六鐵路縱貫南北。全鄉面積62.5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8033公頃,轄8個村(社區),總人口42820人。2019年實現稅收收入5110萬元,生產總值12.75億元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...
[查看詳情]
六十鋪鎮位于潁上縣西部,國土面積82.5平方公里,耕地4756公頃,人口65281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3740人,外出務工人員21600人,勞動力資源豐富。境內有漢、回兩個民族。全鎮下轄8個村委會、3個社區居委會、170個自然莊。歷史悠久,人杰地靈。古稱夷陵鎮、夷陵店,清易名六十里鋪,民國時大部屬阜陽縣,1948年全境解放,首建六十鋪區政府,1949年1月劃屬潁上縣,1958年9月成立六...
[查看詳情]
紅星鎮簡介紅星鎮位于潁上縣城西南27公里、105國道與潁紅公路交匯處,南依小潤河與南照鎮隔河相望,北與六十鋪鎮接壤,東與耿棚鎮相鄰,西與阜南縣朱寨鎮交界,105國道、阜六鐵路、阜六高速公路呈“川”字形縱貫南北,潁紅公路橫穿全境,交通便捷。全鎮面積55平方公里,耕地45074畝,轄7個村(居)委會、119個自然村,人口39674人。2019年度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.46億元,同比增長11%;工業增...
[查看詳情]
南照鎮位于潁上縣西南,鎮域面積63平方公里,轄8個村委會、1個社區、4個居委會,耕地4.2萬畝,人口5.4萬人。地處潁上、阜南、六安霍邱三縣市中心板塊,區位優越明顯,105國道、濟廣高速、阜合高速(規劃中)、阜六鐵路、328省道和淮河主干道交匯于此,交通便捷。是阜陽市綜合改革試點鎮、阜陽市優秀小城鎮示范鎮、阜陽市文明鄉鎮、阜陽市發展民營經濟先進鎮、省重點中心建制鎮、省首批文明小城鎮、安...
[查看詳情]
新集鎮位于潁上縣西北部,距離縣城22.5公里。于1992年在新集區建成人民政府。地處潁河西岸,東與建潁鄉接界,西與六十鋪鎮為鄰,南與西三十鋪鎮相連,北與阜陽潁東區口孜集、楊樓鄉隔河相望。全鎮總面積51.5平方公里,耕地42871畝,下轄六聯、祁莊、腰樓、姜郢、黃郢、趙王、李許、下灣、蔣莊、韓莊10個行政村、1個社區居委會。我鎮成立新集鎮環境衛生綜合治理領導小組,加強環境整治。依據我鎮的...
[查看詳情]
安徽省潁上縣西三十鋪鎮,地處管仲故里,位于潁上縣城西15公里,合淮阜高速公路、102省道穿越境內,鎮內“三縱三橫”六條主干道相互交錯,交通便捷。全鎮現有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。面積51.17平方公里,轄73個自然莊,5.1萬畝耕地,是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、“三粉”(粉絲、粉面、粉皮)生產、加工基地、脫毒甘薯種植、葡萄種植、蘆筍栽培示范鄉鎮。三十鋪農業資源豐富,種養潛力巨大。...
[查看詳情]
耿棚鎮簡介潁上縣耿棚鎮古稱“雙橋集”,距縣城 17.5公里,潁紅、潁潤兩條縣道穿境而過,北離S102省道僅3公里,西去G105國道僅10公里,境內兩班城鄉公交經過,交通便捷,自古以來都是潁上縣西部重鎮。耿棚鎮現轄16個村、4個社區(居委會)、1個園林公司,人口89495人,耕地面積87834畝,面積98平方公里,是潁上縣人口、面積最大的三個鄉鎮之一。耿棚鎮人杰地靈,文化底蘊深厚,涌現了如金揚善、孫...
[查看詳情]
潤河鎮簡介潤河鎮位于潁上縣城西南部約20公里處的淮河左岸,東與半崗鎮接壤,北與耿棚鎮和盛堂鄉接壤,西與南照鎮接壤,西南以淮河為界,隔河與霍邱縣相望,東西長15公里,南北寬8公里,總面積78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70290畝,轄15個村(社區),總人口7.2萬人,主要是漢族、回族。全鎮西高東低,南崗北湖,逐漸形成坡形平原。沿崗堤以西的崗沖地和小河灣、孔家灣、第三湖的湖洼地約占全鎮耕地面積的40%。潤河集...
[查看詳情]
關屯鄉是安徽省潁上縣轄鄉,位居潁上西南方,于1996年11月成立。瀕臨淮河,東依半崗鎮,北靠潤河鎮,西南與六安市霍邱縣隔河相望。面積59平方公里,約34000口人,主要民族有漢族和回族。共有黨支部15個,擁1007名黨員。關屯鄉古有“關州市”之稱,是歷史兵家戰略要地之爭。古時著名的黃巢在此“屯兵”數十萬,目前還留有兵營古井數口,后人據此把此地稱為“關屯”。著名的歷史遺跡有明朝開國皇帝朱...
[查看詳情]
江口鎮簡介江口鎮地處潁上縣城西北20公里沙潁河北岸,西與潁東區楊樓鎮、新烏江鄉毗鄰,北與利辛縣胡集鎮、新張集鎮接壤。鎮轄面積80平方公里;現有12個村民委員會和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,共323個村(居)民小組;耕地面積7.1萬畝;有江口、徐橋、江北三個集鎮;全鎮戶籍人口9.6萬人,是潁上第二人口大鎮,涉及國投新集集團劉莊、口孜東和板集3座煤礦,板集礦鐵專線和口孜東鐵專線兩條運煤鐵路專用線從我鎮橫穿而過...
[查看詳情]
建潁鄉簡介潁上縣建潁鄉位于潁上縣西北部,是1992年撤區并鄉后由新集區、城郊區的3個小鄉合并成立的鄉鎮,總面積81平方公里,轄1個社區及13個行政村,總人口7.8萬人。歷屆鄉黨委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,堅持以鄉規上企業為主體、二三產業做為振興鄉域經濟、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,積極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,著力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式各樣的“三農”問題,實現了經濟繁榮,政治穩定,文化、教育、...
[查看詳情]
十八里鋪鎮簡介 十八里鋪鎮地處潁城西18華里,102省道橫跨其中,東至五里湖與慎城鎮一湖三隔,西連西三十鋪鎮,南至柳溝、北至黃溝為界,與盛堂、耿棚、建潁三鄉鎮毗鄰,交通便捷、經濟殷實、民風淳樸、人杰地靈,農產品豐富,盛產小麥、紅薯、玉米??偯娣e74平方公里,61000多畝耕地,下轄13個行政村(居),6.1萬人。十八里鋪鎮境內文化旅游資源豐富。其中花園社區內尤家花園為4A級景區,富有盛名...
[查看詳情]
盛堂鄉簡介盛堂鄉位于潁城西南8公里處,南臨第三湖,北靠柳溝灣,西與耿棚接壤,東與慎城、八里河毗鄰,面積52平方公里,耕地41721畝,低湖洼地6500畝,水面4500畝。轄1個社區(盛堂)、7個行政村(李店、李郢、宋廟、朱洋、常洋、尚洋、周莊),下設165個村民小組,總人口4.5萬人,以漢族為主,少數民族分布在邊遠村組。地勢較平坦,水資源豐富,境內水系主要有自然形成的八里河支流第三湖和人工開挖的柳...
[查看詳情]
半崗鎮簡介半崗鎮位于潁城南部,淮河北岸,系沿淮老鎮,南與霍邱縣隔河相望,北與八里河鎮相接,東與垂崗鄉相鄰,西與關屯鄉相依,境內河溝縱橫,有邱家湖、戴家湖、第三湖三個湖區,水資源較為豐富。全鎮面積71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積67270畝,水面8400畝,河灘地9150畝,轄8個村民委員會和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,共有自然莊102個,西有崗店集,東有廟臺集,鎮政府所在地在崗店集青云街。近年來,半崗鎮道路交通...
[查看詳情]
陳橋鎮簡介陳橋鎮位于潁上縣城北50華里,是潁上北大門,處于濟河、淝河之間。西與江口鎮接壤;北與利辛縣展溝鎮為鄰;東隔西淝河與鳳臺縣相望;南與湯店鎮搭界。全鎮面積69.5平方公里,耕地60566畝,轄9個村(社區),11823戶,50865人。陳橋1931年建立集市,1958年陳橋人民公社成立,1979年建立陳橋區公所,1992年撤區并鎮,成立陳橋鎮人民政府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:陳橋歷史悠久,人杰地靈...
[查看詳情]
古城鎮簡介古城鎮位于安徽省潁上縣北部,南距潁上縣城區15公里,西距阜陽市區45公里,全鎮總面積57.2平方公里,下下轄四個社區居民委員會、四個村民委員會,現有人口15122戶,48926人。潁上至劉莊煤礦的快速通道和039縣道貫穿全境,鄉道、村道縱橫交錯。鎮內有到達縣城的51路公交和直達阜陽的班車專線,實現與城市的無縫對接。距潁上火車站僅4.2公里,距潁上高鐵站、滁新高速出口僅15公里。古城毗鄰潁...
[查看詳情]
黃橋鎮是潁上縣城北大門,它北靠阜淮鐵路,南臨沙潁河水道,國土面積70.2平方公里,耕地5.4萬畝,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社區居委會,224省道和快速通道貫穿東西兩翼,省級循環經濟園區坐落其中,區位優勢、交通優勢極為明顯。黃橋鎮黨委政府依托潁上火車站和循環經濟園區,大力發展工業經濟,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,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進步。黃橋鎮是1992年撤區并鄉后新建鎮,但是人文底蘊豐厚。緊貼黃橋鎮流過的...
[查看詳情]
慎城鎮簡介 潁上縣慎城鎮成立于2005年11月,由原城關鎮、潁河鄉加上夏橋鎮的沙北、朱崗、楊臺、江崗合并成立。是潁上縣城所在地,集潁上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活動中心,同時也是全縣交通樞紐。轄區面積78.8平方公里,東與夏橋鎮接壤,南臨八里河鎮,西接十八里鋪鎮,北與黃橋鎮?河相望,是全縣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中心建制鎮,現有35個社區,截止2019年12月共有戶籍人口178379人、常駐人口&nb...
[查看詳情]
八里河鎮簡介 八里河鎮位于潁上縣南部,全鎮面積89平方公里,轄11個行政村,人口60284人,耕地3200公頃?,F有黨總支12個、黨支部45個、黨員1607名。八里河鎮位于潁城南部,距城5公里,南臨淮河,中貫八里河,上接第三湖,下連潁河,地形復雜,崗坡湖洼交錯。全鎮國土面積89平方公里,現有人口61443人,耕地3200公頃,下轄11個行政村(居)。轄區內八里河旅游區是全國5A級風景區,...
[查看詳情]
垂崗鄉簡介垂崗鄉位于潁上縣東南,南枕淮河,北倚沙河,東與王崗鎮相鄰,西與八里河鎮接壤,總面積26.7平方公里。垂崗鄉成立于1996年11月21日,現下轄5個行政村,1個居民社區(垂崗社區)。全鄉總人口全鄉6317戶,26321人,以漢民族為主,有回族等少數人民族聚居。垂崗興于明末清初,當時居民以打缸為主,早期名為“打缸集”,后經演化為今名“垂崗”。每年四月初一是垂崗當地傳統廟會,而今通過垂崗鄉政府...
[查看詳情]
迪溝鎮位于潁上縣東北部,距縣城20余公里,北靠西淝河,南監濟河,與淮南市鳳臺、亳州市利辛兩縣接壤。224省道潁利路縱貫全境。境內擁有迪溝經濟開發區、迪溝生態園風景區。迪溝鎮的前身是湯店鄉,1999年12月改鄉為鎮,2007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更名為迪溝鎮。轄迪東、迪西兩個社區,潁淝、湯店、盧高、謝彭、三河、五岔、楊莊7個村委會。2008年,迪溝鎮采煤塌陷區形成的萬畝水域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...
[查看詳情]
謝橋鎮簡介謝橋鎮位于潁上縣東北20公里,東臨鳳臺、西接古城鎮,南鄰黃橋鎮,北隔濟河與迪溝鎮相望。阜淮鐵路橫貫東西,245省道縱穿南北,交通便捷。轄區內有謝橋和劉莊兩大煤礦,六個農貿市場。鎮域面積106平方公里,轄14個村和社區,116個村民小組,轄區戶籍人口8.88萬人,耕地面積9.97萬畝。謝橋鎮是潁上縣的工礦重鎮和商貿物資集散地,201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1.8億元,同比增長7.39%;社會...
[查看詳情]
夏橋鎮簡介夏橋鎮位于潁上縣中心地帶,緊鄰城區,屬城鄉結合部,西面承接縣經濟開發區,南鄰沙潁河和八里河5A級風景區,G345國道、商合杭高鐵、合淮阜高速貫穿全境。全鎮轄1個社區,11個行政村,122個自然莊,總人口5.48萬,總面積72平方公里,耕地6.1萬畝。主要農作物以小麥、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為主。近年來通過農業招商、土地流轉,不斷培育和壯大村集體經濟,形成了蓮藕、雙孢菇、苔干、生姜、茭白、芡實、...
[查看詳情]
劉集鄉簡介劉集鄉位于潁上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潁河左岸,東與楊湖鎮、黃壩鄉接壤,西北與夏橋鎮毗鄰,南臨潁河,隔河與王崗鎮、八里河鎮相望。全鄉面積73.5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7.38萬畝,下轄12個村委會,1個社區居委會,人口約7.2萬人,居民以漢族為主,回族居民主要聚居在甘羅回族村。省道S454公路穿越全境,劉集鄉大力加強“四網”建設,大力打造“五縱四橫”大交通格局。劉集至楊湖、劉集至江店、劉集至八里...
[查看詳情]
王崗鎮簡介王崗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1945年"九三"抗日戰爭勝利后,隸屬顧鄉區;1953年1月,設置王崗區;1958年改設王崗人民公社;1984年政社分開,改設王崗鄉;1985年3月,將王崗鄉與王崗街道辦事處轄區合并,改為王崗鎮。1995年于境內出土西周獸面紋甗,2017年發現西漢古墓,出土昭明鏡。王崗鎮位于潁上縣東南部,S224省道穿境而過,西連垂崗,東接賽澗與正陽關隔河...
[查看詳情]
黃壩鄉現有人口40816人,轄3個社區、6個村委會,耕地51000畝。是1992年撤區并鄉原江店區的黃壩鄉和小店鄉合并而建,是革命烈士潁上縣委副書記楊金輝、潁上縣首任縣長呂信仰、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家鄉,更是全縣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。境內有“黃家壩暴動烈士紀念碑”、“楊金輝烈士墓”等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近年來,在縣委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鄉黨委、政府奮力進取,以加快調結構、轉方式、促升級...
[查看詳情]
江店孜鎮簡介 江店孜鎮位于潁上縣最東部,距縣城25公里,東與淮南市相鄰,全鎮總面積75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為8.09萬畝,人口5.75萬人,轄9個行政村(其中回民村1個)、1個居委會,123個自然莊。1987年為江店區公所,當時轄江店鄉、姜岳鄉、關路陳鄉、黃壩鄉、小店鄉五個小鄉,1992年3月撤區并鄉,將原江店區的江店鄉、姜岳鄉、關路陳鄉并為江店孜鎮。該鎮地處淮北平原南部,氣候...
[查看詳情]
楊湖鎮簡介 潁上縣楊湖鎮位于潁上縣東南部,是潁上縣四大標準建制鎮之一,東與魯口鎮接界,南靠淮潁河,隔河與壽縣正陽關相望,西界潁河,隔河與王崗鎮、賽澗回族鄉為鄰,北鄰黃壩鄉、江店孜鎮。楊湖鎮是歷史上阜陽東方第一大鎮,楊湖商業貿易曾流傳著“金垛孜,銀正陽,楊腦孜,小香港”的民謠。全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,可耕地43521畝,地勢低平,土質肥活,多為黃淤土,主要農作物有小麥、大豆、水稻等??側丝?..
[查看詳情]
基礎信息賽澗回族鄉位于潁上縣城東南23公里,南鄰霍邱縣,東毗壽縣,均以淮河為天然界限,北臨潁河,與楊湖鎮隔河相望,西連王崗鎮,其地理特征是三面環水,224省道(潁正公路)貫穿全鄉,水陸交通方便。轄區總面積48.5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34151畝。轄八里垛、周臺、李臺、賽澗、張樓、江臺6個行政村,總人口2萬多人,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3%以上。行政區劃及歷史沿革賽澗原為潁上縣至古鎮壽縣正...
[查看詳情]
魯口鎮簡介魯口鎮位于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城東南40公里處,東濱淮河,與六安市壽縣隔河為鄰,北靠焦崗湖和淮南毛集區焦崗鄉水陸相依;西至西北與潁上縣楊湖鎮和黃壩鄉接壤。魯口鎮原名魯口圩,也有魯家渡口一說,1949年建魯口鄉,1958年改為魯口生產大隊,1961年成立魯口人民公社,1973年改為魯口管理區,1979年恢復魯口人民公社,1983年設魯口鄉,1992年撤區并鄉時仍設魯口鄉,2002年撤魯口鄉改...
[查看詳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