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過去的“雙十一”購物狂歡節,讓潁上多家電商在攬金頗豐的同時也帶動了就業,拓寬了群眾增收的渠道。
家住八里河鎮王新莊村的王守慶,2017年開始從事電商業務。剛開始,他主要在網上售賣“杭白菊”,隨著業務逐漸熟練,王守慶線上線下齊發力,從售賣潁上縣當地的土特產到推銷阜陽市乃至安徽省的名優產品,每年近百萬元的營業額讓他獲利豐厚。
王守慶告訴記者,今年的疫情對他的網上銷售影響不大,但是七、八月份的洪澇災害還是有一定影響,主要在于當地許多土特產的供應貨源沒有及時跟上。接下來,他要抓住元旦和春節銷售旺季,加大促銷力度,力爭把影響降到最低,帶動當地群眾增收。
據了解,目前潁上縣電商經營主體共有289家,像王守慶這樣通過網絡,年銷售額過百萬元的農村電商主體有近30家。他們借助互聯網,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出鄉村,讓貧困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。
夏橋鎮郭橋村村干部王震也是一名電商從業人員。在今年初的那場疫情期間,他利用手機微信和朋友圈,幫助村民銷售了價值300多萬元的黃牛和土雞,有效降低了疫情對本村經濟的沖擊,還鞏固了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。在他們的帶動下,一大批農村農業經營主體也開始“上網觸電”。
農村電商發展迅猛,在潁上電子產業園里,電商發展的勢頭也同樣強勁。紐西塔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在網上銷售女鞋,據公司副總經理吳培紅介紹,今年雙十一期間,他們接單量達到3萬多單,銷售額比平時多出了50%左右。接單量的上升,也直接拉動了物流公司和分揀人員就業以及快遞人員的增收,整個“雙十一”期間,他們都累并快樂著。(崔學澤)